王晔
王晔,驱动之家创始人。中国最早一代站长人物。
梦想[ ]
1998那年,高中毕业,考的很差,但这并不妨碍我痛痛快快的玩了一个多月。当把在学校中想好的自由后该办的事情都办完后,剩下的目标似乎就剩一个了----做点儿什么证明自己在高中上课时没白看三年的课外书。
由于那一堆课外书全是些电脑类,就总想着在这方面发掘点儿想法,考虑到几天前因为找不到网卡驱动而苦恼过,于是努力了一个多星期,驱动之家在当年就这么诞生了。
网站做了半个月,当时所有织网人都遇到过的问题摆在了我面前-空间不够,40M的的确确做不了什么。在捉襟见肘的日子里,收到了信息港的来信,他们愿意提供空间。有了大量空间的支持,申请了国际域名,真的感觉如虎添翼。当时每天所做的事都是拼命的增加新驱动,丰富内容。全手工不行了,网站需要改用数据库,不会写程序?那就现学!在1998年除夕夜的整个晚上里,我都在为驱动之家的厂商库添加内容,这项工作一直持续到年初一的上午9点半才初步告一段落。在令人难以入睡的年初一上午,我在想:数千条驱动,数千条厂商网址记录,每天近万名忠实的用户,当初为证明自己的理想是不是已经做到了?我是不是该现实些,在新的一年里就此收手,回到学校去,以便数年后能有个工作,吃上饭。
现实[ ]
转机终于来了,1999年初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里,我拿到了驱动之家的第一笔广告收入,钱不多,但是这对于每月上网花费超过千元的我来说却有非常的意义。做网站至此从一个理想转化成为了现实的工作,我爱这份工作,在工作的每一分钟里我都能感到快乐。受制于当时国际出口带宽之限(超过早上9:30分之后就几乎看不到国外的内容了),我每天三点半钟准时起床,务求在早上八点之前完成第一次更新,剩下的时间用来回复读者来信,制作第二次更新以及联络同行直到下午六点左右准备休息。
随着网站影响力的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朋友们开始关注驱动之家这个站点,服务器的压力也越来越大,信息港提供的服务器已经完全无法满足正常的使用了。我第一次组装了自己的服务器,这在当时属于"吃螃蟹"的举动,在一大堆Compaq、Dell品牌服务器环绕中,我们的白牌服务器上架进行试测时心情不免让人颇为紧张,思之确实难忘。其时,Mydrivers也在多家媒体设立了固定的专栏,播报驱动程序更新的相关信息。我仍记得当时接受《电脑报》第一次专访时的情景,时过境迁,今日的心境已然不相同了。
理想[ ]
随着时光的推移,中国的第一波网络大潮从99年初的暗流涌动迅速演化为年中、年末的波涛汹涌。众多综合性商业网站手握大笔投资,就像变戏法一样一夜之间出现在网民的眼前。听说那些网站有十几个人,几十个人,甚至几百个人,感到很不可思议。当时我认为,一个人只要能发挥出最佳的效率,就能搞定一切事情,要那么多人干什么呢?
很快,我的这种想法就被证明是错误的,一个人的力量确实有限,于是,驱动之家有了第二、第三位员工。他们分担了繁重的任务,也为渐感枯燥的工作增加了快乐。
网络大潮愈演愈烈,机会似乎突然间多了起来,一时间买站、融资络绎不绝,开价也是一步步水涨船高。相信当时不少情况类似的朋友都写过一种叫"商业计划书"流行玩意儿,现在看来,大家的"计划"都刻下了当年流行的烙印:拿钱à吸引眼球à拿更多的钱à吸引更多的眼球à商务平台à大把赚钱。可惜的是,我连这样流行的计划也写不好,因为我自己都不知道预计在何时这样的模式可以挣到钱。
2000年的前四个月,大大小小的网站制作者们都处于一种幻境中,大家充分的感受到在不久的将来就能够将儿时的理想变成现实。
现实[ ]
2000年中期,纳斯达克崩盘。很多一夜之间出现的网站再没了勇往直前的势头,相反倒有了突然消失的趋势。仅靠网友的热情支持是不行了,许多个网友喜欢的网站都支持不住,倒了下去。这不由的让人深思,互联网企业良性发展,盈利是前提。靠热情和梦想是支撑不住一个产业的,就像一位记者说的那样:那时的互联网企业倒真有点像过去的人民公社。
成立公司,招聘优秀人才,踏踏实实的做内容成了最切实可行的发展之路,驱动之家就在这个时刻彻底冷静下来,开始了完全正规的商业化运作。2001年,我们在北京设立办事处拓展业务,进入2002年,正式在北京设立市场部。我们的编辑人数也不断增加,内容早就不再局限于驱动一个部分,全新制作了影响力更大具有特色的硬件新闻与评测栏目。
我渐渐感到,在网站的日常工作中,个人起到的的作用越来越小了,我原先做的事情,被切分、深化让更多更有能力的同事们接手去做了。我觉得,我这几年织网的整个历程可以被总结为一个个人对商业以及从个人到团队概念的感悟过程,由一个人做所有的小事到所有的人做一个个大事,感觉确实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