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振耀
孙振耀对于在日新月异的IT行业中驾驭并管理大型的IT企业拥有非常资深的见识和经验。2000年至2007年期间,他曾担任中国惠普总裁/香港区执行总监及惠普全球副总裁。2000年前,他曾在惠普的多个领域中担任高级管理职位。1991年至1999年期间,担任中国普惠公司的计算系统事业部总经理。孙振耀于1982 年作为系统工作师进入到惠普台湾公司,1983年至1990年期间曾担任过多个销售管理职位。孙振耀2007年在中国惠普退休,2008年3月任海辉软件(国际)集团公司董事长、扬智科技董事长。
人物信息[ ]
- 中文名:孙振耀
- 国籍:中国
- 出生地:台湾
- 职业:惠普全球副总裁、HP中国区总裁
- 主要成就:中国IT年度人物
- 加入惠普时间:1982年
- 惠普退休:2007年5月31日
从业经历[ ]
- 1982年加入HP公司,1991年由台湾HP公司调派大陆,被任命为中国惠普有限公司计算机系统事业部总经理。在他任职期间,该部门成为HP公司全球计算机业务增长最迅猛的部门。
- 1997年,孙振耀先生获得了HP公司颁发的“亚洲年度最佳表现奖”。
- 1999年,孙振耀先生被任命为HP公司大中华区(包括大陆、香港、台湾)计算机系统事业部总经理。
- 2000年4月1日至2002年5月,孙振耀先生担任中国惠普有限公司总裁。在他的领导下,中国惠普近两年的营业收入均以两位数的速度增长。
- 2002年5月,Compaq公司与HP公司正式合并,孙振耀先生被任命为HP中国区总裁暨HP中国区企业系统集团总经理,全面负责HP公司在大陆和香港特别行政区的业务运作。在他的领导下,HP中国区的整合工作在短短六个月内顺利完成,赢得了广大用户及合作伙伴的信任和支持。
- 2002年9月,孙振耀先生被任命为HP全球副总裁。
孙振耀的“中国惠普之道”[ ]
自出任中国惠普总裁以来,孙振耀先生秉承“惠普之道”以人为本、不断创新的企业文化,在中国惠普成立了读书会,设立了“首席知识官”和“领导力发展中心”,以利于培养新一代一流国际领导人才。在他的推动下,中国惠普还成立了“惠普商学院”,将HP六十多年的管理经验介绍给更多国内企业的领导者。由于中国惠普良好的品牌形象、优秀的业绩以及持续不断地为中国社会做出的重要贡献,中国惠普从2002年起已连续四年荣获“中国最受尊敬企业”称号。孙振耀先生积极推动“全面客户体验”策略在中国的实施,为客户提供更全面的产品和服务一直是中国惠普“以客户为中心”的目标。在为中国惠普服务的十四年间,孙先生见证并努力推动信息产业在国内各行业的应用和普及。在中国惠普今后的三大发展目标中,“与中国共同成长”是其中之一,充分体现了HP公司支持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决心
一个领导要把自己不愿意改变的东西尽量降到最低。孙振耀说,目前他面临的最大挑战主要来自两个方面,第一是人的问题,一个人必须得随时改变自己的DNA,要把不愿意改变的东西降到最低。第二是资源的分配,中国市场太大,变化非常快,要适应这个变化,目标必须是长期和短期相结合。
做一个CEO必须随时准备调整自己[ ]
“不变的东西相对容易掌握,变化的因素才是对CEO的挑战。”2002年4月,孙振耀担任中国惠普有限公司总裁,就在其还未做热板凳的时候,康柏公司与惠普公司正式合并,孙振耀接着被任命为惠普中国区总裁兼惠普中国区企业系统集团总经理,全面负责惠普公司在内地和香港特别行政区的业务运作,而他上台的主要任务之一是整合惠普中国区的工作。对于刚上台没有多长时间的孙振耀来说,的确是个挑战。而孙振耀仅仅用了短短六个月的时间就顺利完成。2002年9月,孙振耀被任命为惠普公司全球副总裁。在他的领导下,中国惠普近两年的营业收入均以两位数的速度增长。
“孙振耀深谙“惠普之道”和以人为本、不断创新的企业文化,在中国惠普成立了读书会,设立了“首席知识官”和“领导力发展中心”,以利于培养新一代一流国际领导人才。在他的推动下,中国惠普还成立“惠普商学院”,将惠普六十多年的管理经验介绍给更多国内企业的领导者。
成功靠运气[ ]
“在孙振耀看来,自己的成功70%是靠运气,剩下的30%才是能力。孙振耀真正进入惠普应该在1978年,当时他正在读大学,大学毕业后,孙振耀服了两年兵役,1982年重新进入惠普,而这一呆就是22年。最初孙振耀只是惠普一名普通的技术人员,1982年惠普业务调整使孙振耀不得不从事市场销售的工作,孙振耀说,这是他的人生DNA第二次改变,因为做技术和销售确实是两个不同的世界。现在回忆起来,孙振耀非常感激公司的那次决定,也就是从那时侯开始,孙振耀开始考虑绝对的也是相对的之间的关系。
1991年孙振耀被调派内地,当时的职位是中国惠普计算机系统事业部总经理。在他任职期间,他所在的部门成为惠普公司全球计算机业务增长最迅猛的部门。1997年,孙振耀获得了惠普公司颁发的“亚洲年度最佳表现奖”。1999年,孙振耀被任命为惠普公司大中华区(包括内地、香港、台湾)计算机系统事业部总经理。而这些业绩的获得已经与运气似乎没有了太大的联系。
适者生存[ ]
孙振耀对进化论的理解颇深,他认为不仅仅是企业适用,在人的职业生涯中同样适用。“在沙漠中,你是骆驼,自然可以生存。然而环境变了,现在成了草原,你就得变成狮子。你跑得慢,就什么也得不到。”
孙振耀刚进入内地市场时,面临的文化差异很大,因为各地区的文化都不同,让当时的孙振耀感触最深的是“环境可以改变一个人的认识。”现在的孙振耀考虑业务问题,最基本的思维一是考虑行业的不同需求,另外就是地区的差异。孙振耀表示如果不顾市场情况而一味的搞“台湾经验”,显然不是明智的做法。
在内地的13年间,孙振耀不停地要求自己要快速跑动。“想像一下我们前面的领跑者和后面紧追不放的竞争者,没有理由不去快跑。”如今,孙振耀就在考虑什么时间可以超越IBM,一个他个人“最尊敬的公司之一”。
惠普和康柏的合并孙振耀认为是体现惠普“适者生存”的典型案例。在合并前,惠普公司拥有的产品线包括打印机、家用电脑、笔记本电脑、台式机、服务器、存储产品、系统集成和项目管理等,而康柏除了打印机外,也几乎拥有上述产品类型的全部产品。一直以来,惠普和康柏两家公司形象异常相似,都是倡导技术优势的产品型公司。但合并使新惠普受益匪浅,9个月内,惠普新公司一共降低了30亿美元的成本。
从2003年12月开始,以高科技、低成本、最佳全面客户体验和进一步贯彻“以客户为中心”的策略为目的,惠普全球进行了自合并以来的最大规模的组织结构调整,这次调整在五一之前彻底结束。惠普中国也对两年来的市场反映做了回应,将改变硬件与服务分开购买的运做形式,要两者密切合作。调整后惠普中国区总裁孙振耀将卸下企业系统集团总经理的职务,任中国惠普专职总裁,将“把绝大部分时间放在做横向协调和战略发展上”。
退休感言[ ]
关于工作与生活[ ]
我有个有趣的观察,外企公司多的是25-35岁的白领,40岁以上的员工很少,二三十岁的外企员工是意气风发的,但外企公司40岁附近的经理人是很尴尬的。我见过的40岁附近的外企经理人大多在一直跳槽,最后大多跳到民企,比方说,唐骏。外企员工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是公司的成功,并非个人的成功,西门子的确比国美大,但并不代表西门子中国经理比国美的老板强,甚至可以说差得很远。而进外企的人往往并不能很早理解这一点,把自己的成功90%归功于自己的能力,实际上,外企公司随便换个中国区总经理并不会给业绩带来什么了不起的影响。好了问题来了,当这些经理人40多岁了,他们的薪资要求变得很高,而他们的才能其实又不是那么出众,作为外企公司的老板,你会怎么选择?有的是只要不高薪水的,要出位的精明强干精力冲沛的年轻人,有的是,为什么还要用你?
从上面这个例子,其实可以看到我们的工作轨迹,二三十岁的时候,生活的压力还比较小,身体还比较好,上面的父母身体还好,下面又没有孩子,不用还房贷,也没有孩子要上大学,当个外企小白领还是很光鲜的,挣得不多也够花了。但是人终归要结婚生子,终归会老,到了40岁,父母老了,要看病要吃药,要有人看护,自己要还房贷,要过基本体面的生活,要养小孩……那个时候需要挣多少钱才够花才重要。所以,看待工作,眼光要放远一点,一时的谁高谁低并不能说明什么。
从这个角度上来说,我不太赞成过于关注第一份工作的薪水,更没有必要攀比第一份工作的薪水,这在刚刚出校园的学生中间是很常见的。正常人大概要工作35年,这好比是一场马拉松比赛,和真正的马拉松比赛不同的是,这次比赛没有职业选手,每个人都只有一次机会。要知到,有很多人甚至坚持不到终点,大多数人最后是走到终点的,只有少数人是跑过终点的,因此在刚开始的时候,去抢领先的位置并没有太大的意义。刚进社会的时候如果进500强公司,大概能拿到3k-6k/月的工资,有些特别技术的人才可能可以到8k/月,可问题是,5年以后拿多少?估计5k-10k了不起了。起点虽然高,但增幅有限,而且,后面的年轻人追赶的压力越来越大。
我前两天问我的一个销售,你会的这些东西一个新人2年就都学会了,但新人所要求的薪水却只是你的一半,到时候,你怎么办?职业生涯就像一场体育比赛,有初赛、复赛、决赛。初赛的时候大家都刚刚进社会,大多数都是实力一般的人,这时候努力一点认真一点很快就能让人脱颖而出,于是有的人二十多岁做了经理,有的人迟些也终于赢得了初赛,三十多岁成了经理。然后是复赛,能参加复赛的都是赢得初赛的,每个人都有些能耐,在聪明才智上都不成问题,这个时候再想要胜出就不那么容易了,单靠一点点努力和认真还不够,要有很强的坚忍精神,要懂得靠团队的力量,要懂得收服人心,要有长远的眼光……
看上去赢得复赛并不容易,但,还不是那么难。因为这个世界的规律就是给人一点成功的同时让人骄傲自满,刚刚赢得初赛的人往往不知道自己赢得的仅仅是初赛,有了一点小小的成绩大多数人都会骄傲自满起来,认为自己已经懂得了全部,不需要再努力再学习了,他们会认为之所以不能再进一步已经不是自己的原因了。虽然他们仍然不好对付,但是他们没有耐性,没有容人的度量,更没有清晰长远的目光。就像一只愤怒的斗牛,虽然猛烈,最终是会败的,而赢得复赛的人则象斗牛士一样,不急不躁,跟随着自己的节拍,慢慢耗尽对手的耐心和体力。赢得了复赛以后,大约已经是一位很了不起的职业经理人了,当上了中小公司的总经理,大公司的副总经理,主管着每年几千万乃至几亿的生意。
最终的决赛来了,说实话我自己都还没有赢得决赛,因此对于决赛的决胜因素也只能凭自己的猜测而已,这个时候的输赢或许就像武侠小说里写得那样,大家都是高手,只能等待对方犯错了,要想轻易击败对手是不可能的,除了使上浑身解数,还需要一点运气和时间。世界的规律依然发挥着作用,赢得复赛的人已经不只是骄傲自满了,他们往往刚愎自用,听不进去别人的话,有些人的脾气变得暴躁,心情变得浮躁,身体变得糟糕,他们最大的敌人就是他们自己,在决赛中要做的只是不被自己击败,等着别人被自己击败。这和体育比赛是一样的,最后高手之间的比赛,就看谁失误少谁就赢得了决赛。
跳槽与积累[ ]
首先要说明,工作是一件需要理智的事情,所以不要在工作上耍个性,天涯上或许会有人觉得你很有个性而叫好,煤气公司电话公司不会因为觉得你很有个性而免了你的帐单。当你很帅地炒掉了你的老板,当你很酷地挖苦了一番招聘的HR,账单还是要照付,只是你赚钱的时间更少了,除了你自己,没人受损失。
我并不反对跳槽,但跳槽决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而且频繁跳槽的后果是让人觉得没有忠诚度可言,而且不能安心工作。现在很多人从网上找工作,很多找工作的网站常常给人出些馊主意,要知道他们是盈利性企业,当然要从自身盈利的角度来考虑,大家越是频繁跳槽频繁找工作他们越是生意兴隆,所以鼓动人们跳槽是他们的工作。所以他们会常常告诉你,你拿的薪水少了,你享受的福利待遇差了,又是“薪情快报”又是“赞叹自由奔放的灵魂”。至于是否会因此让你不能安心,你跳了槽是否解决问题,是否更加开心,那个,他们管不着。
要跳槽肯定是有问题,一般来说问题发生了,躲是躲不开的,很多人跳槽是因为这样或者那样的不开心,如果这种不开心,在现在这个公司不能解决,那么在下一个公司多半也解决不掉。你必须相信,90%的情况下,你所在的公司并没有那么烂,你认为不错的公司也没有那么好。就像围城里说的,“城里的人拼命想冲出来,而城外的人拼命想冲进去。”每个公司都有每个公司的问题,没有问题的公司是不存在的。换个环境你都不知道会碰到什么问题,与其如此,不如就在当下把问题解决掉。很多问题当你真的想要去解决的时候,或许并没有那么难。有的时候你觉得问题无法解决,事实上,那只是“你觉得”。
人生的曲线应该是曲折向上的,偶尔会遇到低谷但大趋势总归是曲折向上的,而不是象脉冲波一样每每回到起点,我见过不少面试者,30多岁了,四五份工作经历,每次多则3年,少则1年,30多岁的时候回到起点从一个初级职位开始干起,拿基本初级的薪水,和20多岁的年轻人一起竞争,不觉得有点辛苦么?这种日子好过么?
我非常不赞成在一个行业超过3年以后换行业,基本上,35岁以前我们的生存资本靠打拼,35岁以后生存的资本靠的就是积累,这种积累包括人际关系,经验,人脉,口碑……如果常常更换行业,代表几年的积累付之东流,一切从头开始,如果换了两次行业,35岁的时候大概只有5年以下的积累,而一个没有换过行业的人至少有了10年的积累,谁会占优势?工作到2-3年的时候,很多人觉得工作不顺利,好像到了一个瓶颈,心情烦闷,就想辞职,乃至换一个行业,觉得这样所有一切烦恼都可以抛开,会好很多。其实这样做只是让你从头开始,到了时候还是会发生和原来行业一样的困难,熬过去就向上跨了一大步,要知道每个人都会经历这个过程,每个人的职业生涯中都会碰到几个瓶颈,你熬过去了而别人没有熬过去你就领先了。跑长跑的人会知道,开始的时候很轻松,但是很快会有第一次的难受,但过了这一段又能跑很长一段,接下来会碰到第二次的难受,坚持过了以后又能跑一段,如此往复,难受一次比一次厉害,直到坚持不下去了。大多数人第一次就坚持不了了,一些人能坚持到第二次,第三次虽然大家都坚持不住了,可是跑到这里的人也没几个了,这点资本足够你安稳活这一辈子了。
一份工作到两三年的时候,大部分人都会变成熟手,这个时候往往会陷入不断的重复,有很多人会觉得厌倦,有些人会觉得自己已经搞懂了一切,从而懒得去寻求进步了。很多时候的跳槽是因为觉得失去兴趣了,觉得自己已经完成比赛了。其实这个时候比赛才刚刚开始,工作两三年的人,无论是客户关系,人脉,手下,和领导的关系,在业内的名气……还都是远远不够的,但稍有成绩的人总是会自我感觉良好的,每个人都觉得自己跟客户关系铁得要命,觉得自己在业界的口碑好得很。其实可以肯定地说,一定不是,这个时候,还是要拿出前两年的干劲来,稳扎稳打,积累才刚刚开始。
你足够了解你的客户吗?你知道他最大的烦恼是什么吗?你足够了解你的老板么?你知道他最大的烦恼是什么吗?你足够了解你的手下么?你知道他最大的烦恼是什么吗?如果你不知道,你凭什么觉得自己已经积累够了?如果你都不了解,你怎么能让他们帮你的忙,做你想让他们做的事情?如果他们不做你想让他们做的事情,你又何来的成功?
等待[ ]
这是个浮躁的人们最不喜欢的话题,本来不想说这个话题,因为会引起太多的争论,而我又无意和人争论这些,但是考虑到对于职业生涯的长久规划,这是一个躲避不了的话题,还是决定写一写,不爱看的请离开吧。
并不是每次穿红灯都会被汽车撞,并不是每个罪犯都会被抓到,并不是每个错误都会被惩罚,并不是每个贪官都会被枪毙,并不是你的每一份努力都会得到回报,并不是你的每一次坚持都会有人看到,并不是你每一点付出都能得到公正的回报,并不是你的每一个善意都能被理解……这个,就是世道。好吧,世道不够好,可是,你有推翻世道的勇气么?如果没有,你有更好的解决办法么?有很多时候,人需要一点耐心,一点信心。每个人总会轮到几次不公平的事情,而通常,安心等待是最好的办法。
有很多时候我们需要等待,需要耐得住寂寞,等待属于你的那一刻。周润发等待过,刘德华等待过,周星驰等待过,王菲等待过,张艺谋也等待过……看到了他们如今的功成名就的人,你可曾看到当初他们的等待和耐心?你可曾看到金马奖影帝在街边摆地摊?你可曾看到德云社一群人在剧场里给一位观众说相声?你可曾看到周星驰的角色甚至连一句台词都没有?每一个成功者都有一段低沉苦闷的日子,我几乎能想象得出来他们借酒浇愁的样子,我也能想象得出他们为了生存而挣扎的窘迫。在他们一生最中灿烂美好的日子里,他们渴望成功,但却两手空空,一如现在的你。没有人保证他们将来一定会成功,而他们的选择是耐住寂寞。如果当时的他们总念叨着“成功只是属于特权阶级的”,你觉得他们今天会怎样?
曾经我也不明白有些人为什么并不比我有能力却要坐在我的头上,年纪比我大就一定要当我的领导么?为什么有些烂人不需要努力就能赚钱?为什么刚刚改革开放的时候的人能那么容易赚钱,而轮到我们的时候,什么事情都要正规化了?有一天我突然想,我还在上学的时候他们就在社会里挣扎奋斗了,他们在社会上奋斗积累了十几二十年,我们新人来了,他们有的我都想要,我这不是在要公平,我这是在要抢劫。因为我要得太急,因为我忍不住寂寞。二十多岁的男人,没有钱,没有事业,却有蓬勃的欲望。
人总是会遇到挫折的,人总是会有低潮的,人总是会有不被人理解的时候的,人总是有要低声下气的时候,这些时候恰恰是人生最关键的时候,因为大家都会碰到挫折,而大多数人过不了这个门槛,你能过,你就成功了。在这样的时刻,我们需要耐心等待,满怀信心地去等待,相信,生活不会放弃你,机会总会来的。至少,你还年轻,你没有坐牢,没有生治不了的病,没有欠还不起的债。比你不幸的人远远多过比你幸运的人,你还怕什么?路要一步步走,虽然到达终点的那一步很激动人心,但大部分的脚步是平凡甚至枯燥的,但没有这些脚步,或者耐不住这些平凡枯燥,你终归是无法迎来最后的那些激动人心。
逆境,是上帝帮你淘汰竞争者的地方。要知道,你不好受,别人也不好受,你坚持不下去了,别人也一样,千万不要告诉别人你坚持不住了,那只能让别人获得坚持的信心,让竞争者看着你微笑的面孔,失去信心,退出比赛。胜利属于那些有耐心的人。
在最绝望的时候,我会去看电影《The Pursuit of Happyness》《Jerry Maguire》,让自己重新鼓起勇气,因为,无论什么时候,我们总还是有希望。当所有的人离开的时候,我不失去希望,我不放弃。每天下班坐在车里,我喜欢哼着《隐形的翅膀》看着窗外,我知道,我在静静等待,等待属于我的那一刻。
原贴里伊吉网友的话孙正耀很喜欢[ ]
-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是独一无二的特殊者
- 含着金匙出生、投胎到好家庭、工作安排到电力局拿1w月薪这样的小概率事件,当然最好轮到自己
- 红军长征两万五、打成右派反革命、胼手胝足牺牲尊严去奋斗,最好留给祖辈父辈和别人
- 自然,不是每个吃过苦的人都会得到回报
- 但是,任何时代,每一个既得利益者身后,都有他的祖辈父辈奋斗挣扎乃至流血付出生命的身影
- 羡慕别人有个好爸爸,没什么不可以
- 问题是,你的下一代,会有一个好爸爸吗?
- 至于问到为什么不能有同样的赢面概率?我只能问:为什么物种竞争中,人和猴子不能有同样的赢面概率?
- 物竞天择。猴子的灵魂不一定比你卑微,但你身后有几十万年的类人猿进化积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