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利安·保罗·阿桑奇

来自站长百科
(重定向自Julian Assange
跳转至: 导航、​ 搜索
朱利安·保罗·阿桑奇

朱利安·保罗·阿桑奇(Julian Paul Assange)是一个澳大利亚记者,由于创办泄密网站Wikileaks而出名。在作为Wikileaks的代言人与撰写者之前,阿桑奇曾是物理与数学专业的学生、程式设计师和黑客。与作家赛利特·德累福斯(Suelette Dreyfus)合著有《地下》(Underground)一书。

生平简介[ ]

阿桑奇出生在澳大利亚昆士蘭州(Queensland)东北海岸的汤斯维尔(Townsville)。他的母亲因为婚姻问题常常搬家,导致他接受的教育断断续续,经常在家自学,也参加函授班以及跟随一些大学教授进行非正式的学习。

1987年,阿桑奇在网络上以Mendax之名成为一个黑客,他与另外两名黑客一起组建了一个叫做“万国颠覆”(International Subversives)的团体,以侵入其他机构的电脑为乐趣。他在与作家赛利特·德累福斯(Suelette Dreyfus)合著的《地下》(Underground)一书中,描述了他心目中的黑客法则:“不要损坏(包括崩溃)你所侵入的电脑系统;不要更改那些系统中的信息(除了修改日志掩盖自己的踪迹);分享所获得的信息。”

18岁时,他与一名女子结婚并生了一个孩子。他参与的黑客组织“万国颠覆”(International Subversives)渐渐被澳大利亚警方盯上,并被起诉,阿桑奇被控31项罪名。最终他只被罚了一笔赔偿金。但是他的妻子却带着儿子离开了他。直到1999年,他才与妻子达成监护协议,但是他的头发也因此从深棕色变成了灰白色。

此后,他为了打消作黑客的冲动,而去墨尔本大学学习物理,试图以破解宇宙背后的秘密法则进行智力刺激。但是他发现即使是科学家们也被因循守旧者把持,他认为人类的斗争是个体与机构之争。他还起草了一份名为《阴谋即统治》的宣言,宣称不合法的统治本质上就是阴谋,它是官员们“暗中合作、致力于损害国民”的产物。当一个政权内部的沟通渠道中断后,同谋者之间的信息流动一定会萎缩,在这种情况下,当信息交流趋近与零的时候,阴谋就会终止。揭秘是信息战的工具。

很快,他就将这种主张实践,开始创办WikiLeaks。

成为超级黑客被政府判罪[ ]

16岁时,阿桑奇得到一个调制解调器,从此他的计算机被转化成一个门户。当时是1987年,互联网站还不存在。但计算机网络和电信系统已经有了充分联接,形成了一个隐秘的电子领域,正好可以供好奇而技术精湛的青少年肆意驰骋。阿桑奇自称“门达克斯”,这个名字来自古罗马诗人贺拉斯所说的“高尚的伪装”。他逐渐有了一定声誉,被称为“能闯进最安全网络的高级程序员”。阿桑奇同两名黑客组成了一个名叫“跨国颠覆”的小组,他们曾闯入欧洲和北美的计算机系统,包括属于国防部和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的网络。

“跨国颠覆”的成员们意识到政府对他们的活动感兴趣,这一认识令探索数字空间变得更为刺激。澳大利亚联邦警察已对这一小组人展开了调查,称为“天气行动”。而这些黑客在设法监视着调查的进展。

《地下》一书这样描述阿桑奇对有可能被捕的担心:“门达克斯总是梦到警察突击搜查。他曾梦到过在鹅卵石车道上的脚步声,梦到过在黎明前黑暗中的憧憧身影,梦到过凌晨五点,踢开他家后门冲进来的持枪特警。”到10月,他陷入了一种糟糕的状态,29日晚警察上门时,他把自己的电话接到音响上,一直在听电话的忙音。当晚11点半,肯·戴伊敲开了他的房门,并跟他说:“我想你已在等着我来了吧。”

阿桑奇被控31项与黑客有关的犯罪行为。政府花了三年多的时间,才把阿桑奇和其他“跨国颠覆”分子的案件提交给法庭。阿桑奇深信,只是“参观一下”的黑客行为属于没有受害者的犯罪,他打算反击针对自己的指控。但小组其他成员却决定与政府合作。最终,他对25项指控认罪,其他6项指控被撤销。阿桑奇受到的唯一惩罚,是支付给澳大利亚政府一小笔赔偿金。

与传统新闻业的复杂关系[ ]

“维基解密”一直与传统新闻业保持着复杂关系。2008年,该网站发布了瑞士银行机密文件之后被起诉,《洛杉矶时报》、美联社以及其他十家新闻机构向法庭提供了支持“维基解密”的简报。该银行后来撤回了诉讼。“维基解密”成员宫格里普说:“我们跟新闻业不一样。”他认为“维基解密”是一个帮助消息提供者的团队。他说,在网站的架构内,“消息提供者不再依赖于必须找到新闻记者才能发布,而且也不用担心记者有可能对他的文件做些不良处理。”

阿桑奇不像传统出版商那样接受限制。最近他所公布的军事文件中包含有一些士兵的社会安全号码。他说,某些解密出来的内容有可能会伤及无辜的人,但是,他无法一一衡量每份文件每个细节的重要性。他说,或许那些社会安全号码有一天会成为研究人员调查不法行为的重要线索。

一年半前,“维基解密”公布了美军在2004年进行的一项测试的结果。所测试的是用来防止简易爆炸装置被触发的电磁设备。这份文件透露了该设备是如何实现其主要功能的,并揭示出它们会干扰士兵所用的通信系统——这种信息很可能会被恐怖分子加以利用。有记者问阿桑奇,假如他知道可能会有人因为他公布了某些资料而被杀,那么他是否会因此而不公布那些信息。他说他已经制定了一项“损害最小化”政策,即对于某些文件中被点名公布的人,他会在事前联系并提醒他们。但在某些情况下,“维基解密”的成员可能难免会“手上沾上鲜血”。

独行背包客 政府“眼中钉”[ ]

他被称为“黑客罗宾汉”,作为“维基解密”的创始人,朱利安·阿桑奇认为,透露公共治理机构的秘密文件和信息,对大众来说是件有益的事。于是,7月26日,9万多份驻阿美军秘密文件的泄密让他足以成为创造历史的人物。

美国《新闻周刊》7月27日撰文称,尽管已成为全球瞩目的焦点,阿桑奇自己却生活在完全隐秘的现实中。随性的背包客和环球旅行让别人难以企及他的内心,阿桑奇也成为人们印象中遥不可及的人物。

报道称,有关阿桑奇经历的信息少之又少:他拒绝透露自己的年龄和家庭住址。据说,阿桑奇1971年出生在澳大利亚北部的汤什维尔,他长期接受家庭式教育,到他14岁时,他和母亲已经搬了37次家。

在他的母亲和一名音乐家的关系演变成暴力时,阿桑奇几近封闭,他游离在自己的世界中。

新英雄还是威胁者[ ]

阿桑奇为何愿意过这样的生活?在鲜有的几次接受采访中,他透露了其中的理由。他认为,政府和大机构隐藏了太多秘密,使得新闻报道难以平衡,因此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改变现实。他还批评传统媒体被政府所主导,不能将调查深入下去,因此自己的工作是为了自由在奋斗。

至于在网上公开机密信息的举动,阿桑奇说,自己无意故意损害任何一个国家的利益,因此不能算造成了危害。

阿桑奇的举动得到了一些人的钦佩,他甚至被打上“新英雄”的标记。但对他的批评之声也一直没有断过。

至今为止,“维基泄密”卷入了大约100场泄密官司,有人指责阿桑奇打着自由的旗号损害国家利益。美国国务院发言人克劳利说,美国官方非常认真地对待机密信息的处理,而把这类材料发送给无权获取机密情报的人是违反美国安全的。从这一角度说,阿桑奇无疑又是一个威胁者。阿桑奇未来的命运和评价,只能交给时间来安排。

相关条目[ ]

参考来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