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传志
柳传志:1966年毕业于西安军事电讯工程学院(现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前身),高级工程师,现任联想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联想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副主席,中共十六大代表,九届、十届全国人大代表。
柳传志简介[ ]
1944年4月29日,柳传志出生,祖籍江苏镇江市。
1961—1967年,柳传志在西安军事电讯工程学院学习。
1967—1968年,柳传志在国防科委成都十院十所工作。
1968—1970年,柳传志在广东珠海白藤农场劳动锻炼。
1970—1983年,柳传志在中科院计算所工作。
1983—1984年,柳传志在中科院干部局工作。
1984年,中国科学创办北京计算机新技术发展公司(联想集团前身),柳传志先生是公司创办人之一。
1986年,柳传志任总经理,1989年升为总裁。香港联想于1988年创始时,柳传志先生成为香港联想主席。
1997年,北京联想与香港联想合并,柳传志先生出任联想集团主席。
2002年至今,柳传志任联想控股公司总裁。
柳传志获奖/荣誉记录[ ]
- 柳传志先生先后获得第二届全国科技实业家创业奖金奖第一名,全国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中国改革风云人物。
- 1995年,柳传志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
- 1997年,柳传志当选为全国工商联副主席。
- 1998年,柳传志当选九届全国人大代表。
- 2001年1月,柳传志在国内被100名权威经济学家、财经记者评选为“CCTV年度经济风云人物”,并两次蝉联《北京青年报》第一、第二届“财富年度人物”及中国企业联合会“2000年最优秀企业家”。
- 2000年1月,柳传志被《财富》杂志评选为“亚洲最佳商业人士”。
- 2000年6月,柳传志被《商业周刊》评选为“亚洲之星”。
柳传志名言[ ]
我的性格中流淌着自满的DNA。我是那种容易掉以轻心,很容易得意洋洋的人。因此总是提醒自己不要自满,时刻自我警惕。
如何形成共识,怎么样让人充分理解自己,也是一门很大的学问。
一个企业能把会议办得有声有色,井井有条也体现了执行力。
企业家的一个重要品质就是要有坚定的目标,然后向着这个目标前进,不屈不挠,另外,还要不断有更高的追求。但是在具体的行动上,则要做到有理想而不理想化,不然事情很难有进展。
做棵“大树”除了必须有大环境以外,你有很高的志向就够了吗?不够,能力不够,就是不行。能力够了就行吗?可能还不行,还必须百折不挠。受到挫折、吃很多亏,能坚持下来就够了吗?也许还不行,还需要运气。就好比画家,有些很好的画家死了以后画才出名,只是运气不好。
要有理想,但是不要理想化!
恶劣的环境下,搭建一个温室,让幼苗无所顾忌地成长。成长过程中,适合我的留下,不适合的扔掉。
第一年根本谈不上战略。
所谓“贸工技”路线,是在1994、1995年,才明确提出来的。一开始,我们选择的路就是:先做贸易,学会了解市场、积累资金。实际上,我们是先摸索,后总结。走到一定程度,才回头总结发现,原来走的是“贸工技”路线。
搭班子,定战略,带队伍。
掌握管理基础不光是一个能力的问题,还有德的问题。像说“建班子”,如果第一把手不是具有特别的德行,他很难把班子建好,他要把企业利益放在第一位,还要有心胸,有肚量,有一套控制企业的人格魅力等等。
战略调整必须有坚实的管理基础,这是企业组织能力的核心,在联想体现为“搭班子、定战略、带队伍”三个方面。如果管理基础扎实,就能调得动队伍,做到“令旗一挥三军奋勇争先,令旗一收三军有序撤退”。
一个公司办得好不好,人们通常主要看业绩,但我认为好坏的真正标准是最高层有没有裂痕:高层如果有裂痕,外面好都是假相,都不能长久;高层如果没有裂痕,那么就可以不紧不慢的来调整,整个公司即使业绩不好,也问题不大。
(发动机文化)干部是大发动机,其他员工应成为与大动机同步运转的小发动机,这样动力才会更大。下面的员工不能成为发动机的传动装置。
(“木桶理论”和“一个指头理论”简略地讲就是)首先弥补企业的弱点,然后培养核心竞争力。
因为“憋得不行”,才创办联想[ ]
柳传志走上创业之路,是因为“憋得不行”,“我们这个年龄的人,大学毕业正赶上‘文化大革命’,有精力不知道干什么好,想做什么,都做不了,心里非常愤懑。” “突然来了个机会,特别想做事。科学院有些公司的总经理回首过去,总喜欢讲他们从前在科研上都多有成就,是领导硬让他们改行。我可不是,我是自己非改行不可。”柳传志开始的时候已经40岁了。
创业之前,柳传志在科学院计算所外部设备研究室做了13年磁记录电路的研究。柳传志说“虽然也连续得过好几个奖,但做完以后,却什么用都没有,一点价值都没有。只是到最后,1980年,我们做了一个双密度磁带记录器,送到陕西省一个飞机试飞研究所,用了起来。我们心里特别高兴。但就在这时候,我们开始接触国外的东西,发现自己所做的东西,和国外差得太远。这使得我坚决地想跳出来。”
1984年,科学院办科技展览,赵紫阳没有到会,科学院对此议论纷纷。柳传志也琢磨为什么赵紫阳不来看?“我觉得不来的道理是,赵紫阳更重视应用研究,更重视技术转变为现实的生产力,但应用研究怎么能够推广变成产品,我当时也想不好该怎么走?但研究所的路,肯定行不通。”
柳传志领头办公司的背景是,柳传志办公室照片当时,中关村街上办起了一片公司,中科院计算所也有人出去办公司,或者给人打工,验收机器,验一天收入三四十元,当时计算所一个月的奖金也就30多元,这对计算所正常的科研冲击很大。面对于此,计算所所长曾茂朝想:能不能计算所自己办个公司,积累点钱,上缴给所里,解决所里急需的实际困难。柳传志以往表现出来的组织能力使曾茂朝觉得他是最佳人选。
至于想没想过失败,柳传志说,“当时的情况已经是最糟了,还能怎么糟?我真的去做一个一般的干部,我相信我也能做得好。我会分析,要升迁,到底是做事重要?还是做关系重要?”1984年,“两通两海”已经挺立在中关村, 当时典型做生意的办法有三种:一是靠批文;二是拿平价外汇;三是走私。拿到批文后,一台XT机器能卖4万多元。”“而我们不想这样做。1987、1988年的时候,公司高层就此发生过一次讨论。我们的办公室主任一心想要我们公司办成像科海那样──总公司下面一大堆小公司,每个公司都独立做进出口,虽然每个公司都在做重复的事情,但是每个公司都赚钱。我原本并没有强调‘大船结构’,当时提出‘大船结构’是为了反对‘小船大家漂’。”
柳传志对立意高低有一个比喻:“北戴河火车站卖馅饼的老太太,分析吃客都是一次客,因此,她把馅饼做得外面挺油,里面没什么馅,坑一把是一把,这就是她的立意。而盛锡福鞋帽店做的是回头客,所以,他的鞋怎么做也要合适。”柳传志认为,同样是卖馅饼,也可以有立意很高的卖法,比如,通过卖馅饼,开连锁店。 柳传志强调立意,是因为他明白,只有立意高,才能牢牢记住自己所追求的目标不松懈,才能激励自己不断前进;其次,立意高了,自然会明白最终目的是什么,不会急功近利,不在乎个人眼前得失。
柳传志的最新立意──“2000年做到30亿美元,我是有把握的,这话等于像立了军令状,说出去一定要做到。100亿美元的目标,我只是提了一个朦胧的目标,到今天我也没有把它说实,因为从30亿美元到100亿美元,是多大的一个飞跃?2000年以后,世界计算机产业又发生什么样的变化?现在还不是看得很清楚。另外,到了100亿以后是不是还不够进500强,那时候是不是门坎又高了呢?这些都是未知数,但我们是冲着500强去的,坚决要向世界500强目标挺进,也许在我的手里实现不了,但是到了杨元庆、郭为手上非实现不可。”
“在R&D方面,我们要向核心技术挺进,我的做法是把面拓宽,技术砸实,一层一层往上去垒,而不是立一杆子,立得挺高,风一晃,杆子就倒了。我们已经吃过这个亏,我们做激光打印机的时候,是针对着HP某个型号做的,做完了以后,HP新型号又推出来了,立刻把你砸在这儿了。但是,如果你有很强的R&D前瞻能力,有很好的制造业基础和销售基础,情况就会好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