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9日,团购网站24券在其官网突然发表声明,宣布公司暂时进入“长假期”,CEO杜一楠公开指责投资方撤走240万美元资金。这是继团宝网之后,又一家曾经位列Top10的一线团购网站轰然倒下,留下一部投资方与创始人联袂主演的“宫心计”。
曾经挤破了脑袋想要往团购行业里扔钱,如今却巴不得及早脱身,在行业盈亏平衡点迟迟不到的境况下,资本方正在蠢蠢欲动。想上岸,却抢不到船票,这或许是众多身陷团购苦海的VC/PE们面临的窘境。
资本的套现冲动
去年11月,国内团购业老大拉手网赴美IPO,结果在原定上市日的前4天,宣告搁浅。这对于整个国内团购行业来讲可谓当头棒喝。更糟糕的是,团购鼻祖Groupon因为财务涉嫌造假和商业模式遭质疑而股价狂跌,市值竟然在一年间缩水七成。
不足半年,华尔街对于团购的态度就从极力热捧到冷眼相待,这让VC/PE们猝不及防,更让已经在里面砸了重金的他们后脊发凉。
“最好的退出渠道当然是上市,获利最多;如果上不了市,那退而求其次就是并购,卖给其他的机构;如果并购也不行,就只有让这个企业做到盈利,每年拿分红。”某大型风投的投资经理告诉记者,VC/PE的获利渠道无外乎这三类。
问题是团购的IPO之路已经被基本堵死,并购退出也需等待时机,大规模盈利更是遥遥无期,不少资本方开始对团购这门生意失去了耐心,这其中就包括了24券的主要投资方马来西亚成功集团。
知名IT评论人魏武挥表示,“去年融资的时候,团购的估值还很高,有些投资方现在虽然想退出,可是又不愿意贱卖,所以很难出手。”
即使有人愿意接盘,今年恐怕也是有心无力。在上周举行的清科CEO高成长企业CEO峰会上,清科集团创始人倪正东公布了他们最新的统计数据:今年前三季度,VC和PE的募资同比下降70%,VC投资下降了60%-70%,PE投资下降了近40%。
“创业公司也非常不容乐观,过去5年中,没有一年像今年这样让我们投资界如此饱受压力。”倪正东坦言,自己从1995年创业到现在,觉得今年是整个市场上听到负面消息最多的一年。
这些负面消息中,大概也包含了这样一条:2012年接近尾声,独立团购网站依旧未打破“零融资”的尴尬局面。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潜在的新投资者出现,让马来西亚成功集团“喜出望外”,在看到“出逃”希望后,他们要求削弱创始团队的股权,来为自己争取更大的利益,而创始团队对此极为不满。双方僵持不下,并最终导致CEO杜一楠选择了“罢工”来向投资方施压。
要规模还是要利润
投资人与创业者“共同进退”,在利益面前,或许只是个天真而美好的愿望罢了。
在团购行业迟迟无法盈利的境况下,投资人和创始团队的关系有点“贫贱夫妻百事哀”的味道。对于创始团队来说,无法盈利意味着得不停地向投资方“伸手要钱”,这也让他们在争取利益分配时处于难以避免的弱势。
有意思的是,就在本月初,一直顶着“烧钱”名号的团购行业还曾经试图为自己正名。满座网宣布9月实现“1元”盈利,率先走出行业只亏不赚的困境。行业老大美团网也表示,将在年底前实现盈利。
团800联合创始人胡琛对此仍保持谨慎态度:“盈利要看财务上怎么计算,一个月或者一个季度的盈利还不能说明问题。”
国内所有团购网站中,唯一可以查到公开财务数据的是糯米网,因为其母公司人人网已在美国上市。根据人人网Q2的财报,糯米网当季营收360万美元,亏损720万美元,亏损主因是运营费依旧高企,达到1040万美元。
实际上,今年团购行业已经在努力控制成本。去年Q4财报中,糯米网取得270万美元营收的代价是花费了1190万美元运营费,属于“赚1个花4个”,现在是“赚1个花3个”,已经有明显进步,可惜,这距离盈亏平衡仍是“十万八千里”。
根据团800的统计,糯米网目前单月营收接近2.5亿元,仅次于美团、大众点评和窝窝团,位列行业第四,因此数据的参考价值很高。
“各家的运营效率肯定有不同,但大家的模式仍然类似,因此总体盈利能力不可能天差地远,否则这场战争已经结束了。”胡琛分析说。
在胡琛看来,国内团购业的盈利困境,一大因素是输在了起点上。“在美国,Groupon和商户之间是四六分成,而国内,上来就是一九分成,最恶性竞争的时候,团购网站甚至不分成,贴钱给商户。”
然而,在行业仍有众多玩家的情况下,谁都不敢贸然提高分成比例。5%-8%的低毛利让团购网站在要规模还是要利润之间痛苦纠结。
以满座网为例,尽管实现了“噱头味”十足的“1元”盈利,但代价却是销售规模从“亿元级”滑落至“千万级”,试图向商家多收钱的结果是大量商家的流失。去年8月,满座网的月销售额是1.04亿,属于当时7家“亿元俱乐部”成员之一,和美团几乎在同一起跑线上,而如今,其5300万的销售规模不及美团的十分之一,在行业内排位第八。
“他们当然是想在资本寒冬里先保证自己‘活下来’,可是互联网世界讲究赢者通吃,这么做还是很危险,简单的开源节流已经很难拯救团购了。”上述投资经理说。
24券烧钱缩影
如果有一天杜一楠想把自己这两年来的境遇写成一个剧本,那剧情一定相当精彩。
在大多数80后眼里,同龄人杜一楠的经历绝对让人羡慕。1983年出生,2001年考入美国麻省理工,2006年在知名私募基金KKR做分析师,2008年被哈佛和斯坦福同时录取,最终选择哈佛,一年之后,杜一楠将美国刚兴起的Groupon带回了中国。
2010年,中国电子商务的宗师级人物马云主动约谈杜一楠,与其探讨团购投资,当年9月,马云还邀请杜一楠作为淘宝年会的嘉宾。2011年,杜一楠的融资也很顺利,A轮获得马来西亚成功集团投资,B轮又获得美国伟高达及鼎晖的投资。不到5个月,24券就拿下超过3000万美元现金。
正是源于投资而风生水起的24券,倒在了这里就显得并不稀奇,纠纷的焦点是新融资进来后,股权如何重新分配。
“自己设计的利益分配模型是给予创始人杜一楠8%优先股、管理团队2%优先股,但杜一楠希望其所占份额能达到25%,因此僵持不下。”大股东马来西亚成功集团表示。
杜一楠则向媒体表示,投资方所给的利益远不像其所说的那样,实际情况远超出管理层的承受范围。而且,新的融资是其个人拉来的,原有股东在此过程中未作贡献,按照行业惯例,杜一楠认为自己有理由获得更多优先股。
无法盈利、烧钱凶猛、投资人不满,裁员、干涉业务、创始团队不满,双方矛盾激化,无论是今天的24券,还是年初的团宝网,陷入的都是这样一种恶性循环。要解开这样的难题,对于今年还不满30岁的杜一楠来说,实在太困难了。
当时,不少投资方对于团购烧钱换规模的做法也持容忍甚至鼓励的态度,但这实在是个无底洞。
杜一楠承认,他们的反应慢了,原以为去年9、10月还能融到钱,所以在6、7月还有人愿意投钱的时候放弃了机会,反而希望继续烧钱做大规模以获得更高的估值。
24券2011年底人员规模高达4500人,今年初就迅速缩减至1000人,压缩成本后,虽然亏损大幅收窄,可是规模也一落千丈。而且,经过几轮融资后,杜一楠已经丧失了对公司的控股权,即使想转型,也缺乏各种资源的支撑。
是继续被资本驱逐,还是带领这艘千疮百孔的船重新起航,不知道年轻的杜一楠心中是否有了答案。
10月25日消息,就24券投资方与F团接触出售一事,杜一楠回应称,高朋在考虑范围内,但也开放性地接触其他合作者。此外,24券团队与老股东的关系正在迅速恢复之中。
走在半路上的3000家团购网站
本报记者 徐婷 上海报道
根据团购导航网站团800的统计,虽然今年以来团购网站数量持续下滑,但截至8月底,目前在运营的团购网站仍有2938家,数量之多,依旧惊人。24券倒在了半路上,那谁能走到终点呢?
小的有活法,大的求收购
“三千家中有大量没有风投进入的小网站,它们的活法和大网站完全不同。”团800联合创始人胡琛表示。
据他所知,小网站大体有三类:一类是三四线城市的“地头蛇”,大网站很难有效渗透;第二类是摄影写真等垂直行业的店铺,他们跳开团购网站,自己注册域名办团购活动;第三类是淘宝卖家,他们通过建小团购网站,往自己的店铺带流量。而这其中,又属第三类最多。
在胡琛看来,小团购网站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还将大量存在。
真正急寻出路的,是那些像24券一样,想做成“大卖场”的大型团购网站,这才是风投的重灾区。如今上市几乎无望,“求收购”是否可行呢?
据记者了解,除了开心团联手F团,赶集团交给窝窝团这类“代运营”形式的合作外,团购行业目前为止真正称得上收购的,只有F团和高朋(Groupon)的合并,而且这场合并是因为两家的投资方都是腾讯。
胡琛说:“在团购业内部求收购并不容易,因为买方要看是否可以产生‘1+1>2’的效果,目前各网站的用户群和商户资源几乎是重合的,很难产生互补效果。”
知名IT评论人魏武挥认为,撇开资本市场不景气的因素,团购的估值也是一大问题。“团购网站的资产很难核算。视频网站有版权、有带宽,不少B2C电商有存货、物流体系,团购网站呢?除了大量的人员,几乎没有可以核算的资产。”
“更大的互联网巨头,现在也不会贸然出手接盘团购网站。”胡琛分析说。
突围移动互联
“求收购”尚需时机,对于团购网站来说,先想办法在眼下这个资本寒冬里“活下来”或许更为现实。
胡琛分析:“商户这头,团购可以尝试给商户提供更多的增值服务,和商户形成较为紧密的合作关系,比如已经有网站帮助商户做口碑营销。消费者这头,则要借助移动互联网的机遇,一旦消费者成为了手机APP的活跃用户,那粘性就大大提高,团购网站甚至能基于位置向其推送合适的团购信息。”
目前,美团、大众点评等都已经在手机客户端上发力,但移动互联网目前获取新用户的成本很高,移动支付渠道也不够完善,对于已经在PC端疲于奔命的团购网站来说,要再腾出一只手来做移动互联网,难度也不小。据胡琛所知,目前拥有手机客户端并支持手机购买的团购网站只有10家左右。
来源:华夏时报
-
广告合作
-
QQ群号:70763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