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站长新闻2013年社交媒体发展趋势4大疑问及预测

2013年社交媒体发展趋势4大疑问及预测

2013-01-06 131

        社交媒体生态系统每一年都在改变,2013年也不例外。社交媒体公司将推出新的技术和功能,而用户可能会对这些新技术和新功能持多种态度,例如不满、兴奋或迷惑。这就是社交媒体的自然状态。

以下为2013年社交媒体市场的4点预测:

        问题1:Twitter能否继续增长?

        Twitter目前已经不仅仅是用户分享个人状态的一个论坛,业内人士关注,Twitter能否突破“内部人网络”的局限,被更广大的用户接受。Twitter正在向这一目标努力。本月早些时候,Twitter宣布,每月活跃用户数已经超过2亿。这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但仍仅为Facebook活跃用户数的1/5。这使Twitter处于一个相对独特的位置,既非小众平台,也不算是主流社交媒体网站。2013年,Twitter的用户增长趋势值得关注。Twitter将会遭遇天花板,还是继续保持当前的增长率?

        预测:Twitter活跃用户数的增长将持续。

        问题2:社交媒体是否会失去魔力?

        业内人士对社交媒体的规模和需求有着很多探讨。对于这方面问题,Digg的编辑杰克·列文(Jack Levine)谈到了社交媒体的“广播效应”。大型社交网络专注于开发对大品牌来说更友好的体验,这意味着许多高级功能将专注于帮助大品牌向尽可能多的目标受众传播信息,而非如何更好地改进会话体验。这样的做法将带来更多用户和更多收入,但平台的核心功能却没有得到太大提升。目前所有人都可以在社交媒体上发表言论,但如果社交媒体采取更有利于广播行为和大品牌的发展方式,那么社交媒体的魔力可能将受到影响。

        预测:社交媒体的魔力将受到影响,但总体情况不会改变。

        问题3:我们是否会注意到,社交媒体对日常生活产生影响?

        在队友约凡·贝尔西(Jovan Belcher)自杀之后,美国橄榄球大联盟堪萨斯城酋长队的布拉迪·奎因(Brady Quinn)表示:“我们生活在一个社交网络的社会里,充斥着Twitter和Facebook页面,并通过这种方式与同事、家人和朋友保持联系。手机等设备占用了我们的一半时间,使我们忽视了眼前真实的社交关系。希望人们能从中吸取教训。”这并不是说,社交媒体应当为贝尔西的自杀负责,但奎因这样的说法自有其道理。

        随着人们越来越多地使用社交网络和手机,这种便捷的社交渠道也将对人们的生活产生影响。社交媒体将人们集中在网络上,但同时也使人远离日常生活。许多时候,当你在与他人交谈时,他们的注意力会不时被手机吸引。

        2013年,随着Facebook、Instagram和Twitter加强移动业务,人们与家人、好友和同事之间的沟通也会越来越困难。目前,智能手机用户数正在快速增长。根据eMarketer的数据,2012年,智能手机普及率增长了24%,而明年预计还将增长18%。越来越多的智能手机将影响更多的人际沟通。这一问题已无法忽略,但是否会在2013年发生?

        预测:我们不会在2013年注意到这一问题,但问题将继续发展。

        问题4:2013年是否会出现一家突破性的社交媒体公司?

        当你熟悉一个最新的社交媒体网站后,另一个新的社交媒体又会出现。2012年,行业中出现了有趣的趋势,风险投资家对消费类网站和移动行业公司的投资总额较2011年下降了42%。知名投资人弗雷德·威尔森(Fred Wilson)指出,目前开发一个能吸引大量用户的网站已不是很容易。“消费类互联网的发展已有20年时间,规模较大的平台吸取了大量氧气。例如,谷歌、Facebook/Instagram、亚马逊、微软、苹果、Twitter、eBay、雅虎、AOL、Craiglist、WordPressLinkedIn占据了用户花费的大部分时间。用户的上网行为已经固化。”

        换句话说,威尔森认为,风险投资公司投资的下降是由于对新创公司挑战大公司的能力信心不足。由于用户在现有的互联网服务上花费了大量时间,因此新网站很难从中分一杯羹。当然,较少的投资也意味着,未来出现重量级公司的可能性也较低。

        预测:威尔森提到的大公司不会永远处于领先地位,但2013年情况不会改变。

新闻来源:网易汽车综合

  • 广告合作

  • QQ群号:707632017

温馨提示:
1、本网站发布的内容(图片、视频和文字)以原创、转载和分享网络内容为主,如果涉及侵权请尽快告知,我们将会在第一时间删除。邮箱:2942802716#qq.com(#改为@)。 2、本站原创内容未经允许不得转裁,转载请注明出处“站长百科”和原文地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