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站长新闻微博、豆瓣、知乎、果壳,都逃不脱SNS的短命基因

微博、豆瓣、知乎、果壳,都逃不脱SNS的短命基因

2015-01-12 87

导言:我断言SNS的短命是不长久的,包括Facebook

佛家讲成住坏空,这点用在SNS上特别合适,SNS的内在属性使它很像流星,往往会很迅速的走完自己成住坏空的生命历程。这是一个非常独特的领域,它同时具有三重特质:

l 它壁垒较低、切入点很多

l 它一定是顶级入口

l 它有短命的基因

这三重特质共同作用最终导致了SNS流星般的命运。这篇文章主要来探讨下SNS的这种独特之处。

壁垒低 + 多切入点

SNS要想起航最根本的需求是聚人,要想聚人则要基于人的某种共通欲望,而人的欲望是多样性的。比如说:有的人喜欢匿名吐槽、有的人喜欢阳光公正,有的人喜欢钓鱼、有的人喜欢约炮,如此种种,不一而足。作为结果我们可以讲,大多这种切入点都可以支撑起一个单独的SNS,这就是我之前讲的错维竞争。这种特质事实上为各种SNS的崛起提供了充分的外部条件。

微博、豆瓣、知乎、果壳,都逃不脱SNS的短命基因

与此同时,从产品角度看SNS是那种对资本不敏感,特别适合用精益思路来做的产品。即使是Facebook,起步的时候也不过就是一个人在鼓捣。而云计算和开源的发展更是使SNS的介入壁垒近似于不存在,理论上讲一个人是完全可以支撑起几十万用户的SNS。

这与做手机、做搜索、做购物平台完全不同,它们或者需要较高的资本、或者需要较高的技术储备、或者需要了解供应链,而SNS的开始只需要一个合适的创意,一个符合人们心理预期的创意。

一定是顶级入口

顶级入口可以定义为人们愿意从手机屏幕上直接启动的东西,再形象点就是人们愿意把图标放在手机第一屏上的东西。无论从哪个角度看,SNS都是一级入口,购物则差不多是顶级入口,搜索则不一定,分发则很可能被降级。(对此V众投上有过一次简单的调查)。SNS可以保持自己顶级入口位置的根本原因可能是它更容易产生某种情感,别的东西往往都是简单的工具。这就和在热恋那个时间点,主要心思都在对方上差不多。

在三国里面东吴想尽一切办法也要把荆州抢回来,其根本原因就是一旦上游被人卡住了就相当于自家门关不上,天天担心被人顺流而下攻击,谁不难过?

顶级入口对互联网企业的意义与荆州对东吴的意义差不多,有顶级入口相争时就有主动权,没有就很容易受制于人。比如说:如果微信真能做到大家都用微信里的搜索找东西,那就相当于百度被降级,随后百度势必会跌出第一阵营。而现在大家之所以认为小米前途无量,也和这个有关系,MIUI显然是顶级入口。相应的,近来周鸿祎硬着头皮做手机,所要争的估计也不过就是这个顶级入口的位置。

直接点讲,顶级入口其实很值钱。

在这样一个前提下,任何一个成功的SNS一定会引起大家的羡慕嫉妒恨,再加上介入壁垒其实很低,这就导致肯定不停的有人想做SNS,最终结果就是这领域会始终处在群雄混战的状态。

短命的基因

《手机》这电影里,费墨偷情被发现后,吭叽半天,整了个审美疲劳出来。不管你喜欢不喜欢,审美疲劳确实是人性的一部分。人们一边需要安定,让心灵平静,但一边又总是想寻找新的刺激,虽然这种新刺激往往并不具有长久持续的价值。

这是很矛盾的。使人心灵平静的部分,比如亲情、友情、理想往往不能支撑起SNS的发展,而新刺激部分能让SNS迅速发展,却又往往不足以支撑他的长久存续,比如:荷尔蒙过剩。在商业竞技场里面大家是想迅速成功的,所以大多时候人们打造产品时会依赖后者,这就等于是为SNS类产品注入了短命的基因。

前面所说的壁垒低、多切入点、必然是顶级入口三个因素又会让这种短命基因进一步发酵。一端是大家并不能长时间的喜欢你,一端是不停的有其他产品诱惑你,这显然会让现有SNS产品更加短命。

不管你有多少种SNS,人们可以花在他上面的时间是有上限值的,所以SNS和SNS之间有点像零和游戏。如果有很多个陌陌这样的东西,那一定会导致微信的衰落。形象来看就像有一块荒地,不同的人从不同的方向切进来圈地,当他们彼此不接触的时候,那还可以相安无事,比如你专注90后,我专注商务人士,但一旦开始接壤了,那零和式竞争就开始了。随着入场的竞争者越来越多,那想占一块地的难度就会越来越大,逼得没招就会有人走友加萌妹子那种道路。即使你占据了一块地,你也坚守不了多久,因为别的人又开始从不同的维度对你进行渗透,可能是从天上,可能是从地下。

所以我断言SNS的短命是不长久的,包括Facebook。但扎克伯格似乎意识到了这点,他用了一个最简单直接的方式来保持自己的优势:花钱。花10亿美元买Instagram还不算,还花190亿美元买WhatsApp。

在国内,微博的衰落已经非常明显,微信则有点特别。微信并不是单纯的SNS,里面融合的要素比较多,偏SNS的朋友圈和群出问题不意味着IM出问题,也不意味着订阅号出问题,所以微信的生命周期应该会更长。但至少其他SNS的崛起一定会影响到朋友圈,这是非常明显的。

这短命的基因不是完全无法打破,但恐怕没那么容易。一种带鲜明标签的产品其实可以有更长久的生命力,尤其是当人们把这类产品做成人生价值的时候。但这也许不太适合用一个商业平台来承载,这点我不是很确定。

豆瓣知乎果壳其实可以从一个侧面佐证上述观点。豆瓣即使错过了移动互联网也还活着,这足以说明文青对它的偏爱,和约炮相比,这已经算比较让人长情的产品了。但豆瓣还没上升到一种人生价值的程度,所以并不能完全免疫于审美疲劳的腐蚀,如果人们普遍认为它在老去,那它就真的会老去,并消失在人们的视线之中。

相比下陌陌的生命力可能还不如豆瓣,虽然上市成功了,但有可能这正是由盛而衰的转折点。这都是短命基因在起作用,不是完全不能打破这宿命,只是实在太难。

文章来源:idonews 李智勇

  • 广告合作

  • QQ群号:707632017

温馨提示:
1、本网站发布的内容(图片、视频和文字)以原创、转载和分享网络内容为主,如果涉及侵权请尽快告知,我们将会在第一时间删除。邮箱:2942802716#qq.com(#改为@)。 2、本站原创内容未经允许不得转裁,转载请注明出处“站长百科”和原文地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