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站长新闻搜索引擎的未来将何去何从?

搜索引擎的未来将何去何从?

2013-03-25 41

搜索引擎的未来将何去何从?
真正被巨头留下的机会在哪里呢?

        当最近对于某官方搜索公司的评论充斥互联网时,阿里的搜索悄然引起关注;此时不乏深谙行业底细的专业意见和一些隔岸观火的戏谑。站在科技和商业观察者的双重视角,我一直想撰文漫谈搜索市场的商业机会,即我们思想和眼光可及的蓝海究竟在哪里?百度、360、搜狗、即刻、盘古、阿里搜索还有一两个我们不方便点名但是非常优秀的创业者,它们谁走在正确的道路上?

“模糊”中爆发出的明确需求

        让故事从需求和用户开始:今天大众用户的搜索需求最大特征究竟是什么?毫无疑问,答案是“模糊”。举例:某用户搜“布拉德皮特的妻子”,仅通过这些关键词你无法判断他要找的是安吉丽娜·朱莉,还是前妻安妮斯顿。

        早先有些自作聪明的搜索引擎总想玩弄用户提供的关键词,以证明自己智能——比如和China Daily合作,甚至被克林顿推荐过的Accoona曾试图通过关键词猜出用户背后的需求,最后该公司去向不明。仅看皮特的案例就可以否定这种模式。用户都不知道自己该怎么定义Query,你又怎么可能知道?

        再来一个更自我颠覆的问题,搜索用户自身最大的特点是什么?答案:一群“注意力涣散”的人。未来要致力于搜索行业的学生上第一堂课就会学到这个假设。不多解释,用一个案例说明:作为飞人的粉丝,你输入了关键词“乔丹”,结果百度出了性感的、曲线婀娜的“三版乔丹”,你会戳向哪里?这不是注意力涣散是什么?

        结论:“一群容易分神的、并且归纳不清自己需求的用户和信息需求”最后被现代统计学和计算科学的创业者捕获,诞生了当今最有含金量、高度排他的IT生意——搜索。

红海的边界

        要找寻“蓝海”首先要知道“红海”的边界在哪里。仍然幻想自己可以和Google、百度正面交锋的创业者要警惕这个边界。这早就不是算法的问题。就算你一夜之间拥有了它们两者的算法,你连走到海滩的机会都很小。这是一个金钱和硬件构筑成的壁垒:为了支撑每天你这几下点击,这两家公司发电量都够得上十几座巨型城市的需要。

        在哥伦比亚河下游的河岸上有两个足球场那么大的建筑物利用河流落差先发电后散热,同时解决了数据中心两种最大的能耗,每日处理数十亿次的搜索请求——这是Google今天的数据中心。在北欧有一些庞大的、布线精密、但是尚未起用的地下设施,这是Google未来的数据中心。

        此外,两家公司都有巨大的人力团队来保证搜索质量,抵御各种攻击游戏规则的人。而你需要多大的投入和速度才能迅速爬得一样高,去和他们面对面对话呢?

        互联网检索目的就是全网、全文,一个文档一个单词都不漏过。单从字面上就知道是一个高度排他性的生意。继续在这个方向上从0到1地去发展难度可想而知。遗憾的是包括360、即刻等国内公司仍然想在这个领域正面冲击。

        那么真正被巨头留下的机会在哪里呢?

时效背后的蓝海

        相关性检索最大的软肋就是对于时效的判断。这也是为什么两个巨头都将新闻需求独立出来。同样以“布拉德皮特的妻子”为例,到今天Google相关性检索结果第一页中仍然是一大半关于“安吉丽娜·朱莉”,而另一半有关前妻“安妮斯顿”。

        为了满足那些寻找朱莉最新消息的人,我们需要一种更注重时效的服务。这就是为什么Google曾经和Twitter合作,提供精确的时效内容。在地中海南岸骚乱的时候,美国的两个“国家宠儿”Google和Twitter联手传出了大量一线记者和当地社交媒体用户的声音,后者有点类似于我们今天说的自媒体。作为媒体编辑,我一度试图使用这个服务来第一时间确定卡扎菲的生死、穆巴拉克的结局。但是,不要忘记,如果没有Twitter,Google的这个服务就消失了。

        还需要更多的证据支持吗?打开百度新闻并搜索,注意看页面下方——那是新浪微博的搜索结果。是的,他们已开始合作!百度和新浪微博的联手原理上和Google与Twitter的关系完全相同。这也正是即刻和盘古等团队应该尝试的差异化领域。谁能够提供一个好用的即时检索,那将是趟入蓝海的先行者。

        至此,应该明白为什么Jike.com叫“即刻”而不是“极客”了吧。不过遗憾的是,公司包括邓亚萍在内的两任CEO没有把脱胎于日报资源的产品推向“即刻”,而是去克隆了“相关性检索”的产品,冲向了那片红海。

        还有一个站位更好的国内团队,他们拥有新闻社的背景、最庞大的中文媒体团队、以秒更新的独家内容,他们甚至可以让自己的即时内容优先进入自己的即时检索——他们就是新华社的盘古。而且从盘古的首页可以看出,他们比即刻更懂自己的基因优势。但是,目前他们的有效内容远远不够,也许身份决定他们会永远缺乏足够的内容源,因为他们远离UGC和自媒体。

        这篇蓝海属于谁?那就要等待那些拥有充足可信的新闻资源,对时效理解准确,最懂自媒体,又能够规避内容风险的产品团队。

人肉搜索的蓝海

        在一个十几人的研讨会上,我曾目睹一位剑桥同仁展示了一个软件作品,通过公共信息人肉出了与一位在场教授相关的人。当姓名不断被罗列出来的时候,教授惊讶的表情至今难忘。当然最后他不得不打断程序的运行,也许因为部分结果开始涉及他的隐私。

        谷歌在历史上致胜的关键:用网页相互引用的网状关系实现了对网页价值的判断,极大提升了用户体验,即我们所知的Page Ranking。留下一个有趣的问题:是否可以用人际关系实现对于人的价值判断呢?这也许可以叫“People Ranking”。

        如果你输入“王涛”,不仅可以找到和你个人最近的那个王涛,还可以找到最具有大众媒体价值的那个“王涛”,其中光是球类运动员就有3个。而在当前的搜索中,你可能一个都见不到,中国光是叫王涛估计就有15万个,抵得上5个摩纳哥的人口。这,当然就是潜在的商业机会,它也只留给那些可以把实名做得最大、最彻底的创业公司。在这一点上自暴自弃的开心网卖身腾讯日后会被证明是个极大的价值低估。

        作为一个高度规范化实名社区的脸谱一直拦阻Google进入,让对方头疼不已;而Google如此思念脸谱的内容,以至于最后自己决意投身SNS的情结也在于此。

        这背后还可以衍生出更多小生境,比如搜索和你最相关的实名UGC。举例:婚庆是个不错的市场,但是过来人都知道强大的点评网在婚纱摄影等小类别的非实名UGC已经被水军冲得七零八落;一个用户只要搜索出自己两三个实名朋友关于婚纱摄影的真实点评就能产生自己一万元左右的消费判断,但是在点评网无法得到满足。类似的还有旅游,电影等,前者几乎是空白,后者要看豆瓣。

掘金垂直需求

        此外,还有很多专业需求可以成为蓝海:司法、医学领域的垂直检索。这些价值随文化环境不同而不同。前者在依赖判例的美国很有用,前不久自杀的天才亚伦就在此有过成功的产品;后者发展迅速,更多面向专业人士。

        类似想法在不同领域都存在机会:在中国,类似票务、商旅、房产等都有做得非常好、但是不足以独踞市场的成功者,比如去哪儿和安居客等。上述这些如果加入People Ranking的维度,价值又将完全不同。这,也许会是后来者的超车机会。

数字化的“齿轮”

        到最后,我再想象一下“搜索引擎”未来究竟会变成什么样?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先要忘掉Google、百度、360和搜狗等等。未来的搜索就如齿轮,是一个无处不在的工具。我们能说出身边的齿轮在哪里吗?和大工业时代相比,人类机械已经不以裸露齿轮为性能强大的象征。同理,未来优秀的搜索产品不一定具有搜索的具象;而上文罗列的思路连冰山一角都算不上。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简单的、无差异的互相克隆一定会失败。最后谁能利用背后技术去实现一个颠覆传统用户体验、有用且差异化的服务,就将是下一个蓝海的发现者。

作者:章劢闻

本文链接:http://www.pmtoo.com/news/2013/0226/2118.html

  • 广告合作

  • QQ群号:707632017

温馨提示:
1、本网站发布的内容(图片、视频和文字)以原创、转载和分享网络内容为主,如果涉及侵权请尽快告知,我们将会在第一时间删除。邮箱:2942802716#qq.com(#改为@)。 2、本站原创内容未经允许不得转裁,转载请注明出处“站长百科”和原文地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