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站长新闻HTML5现实:概念火热应用层面匮乏

HTML5现实:概念火热应用层面匮乏

2012-08-11 33

      目前的行业格局是,HTML5由技术发烧友、概念炒作者所主导,技术领域的讨论过度过泛,而在应用层面却鲜见成功的案例。这就是当下HTML5的现实。

      HTML5与Flash究竟谁将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称霸市场,曾引起行业领域中广泛争论,苹果公司前CEO史蒂夫·乔布斯更是HTML5坚定的支持者。随着Adobe公司正是宣布Flash退出移动领域,(Adobe公司宣布即将停止对于Android智能操作系统的支持,包括新系统的支持和现有系统更新),HTML5的最终获胜并将引领未来移动互联网领域的“美好景象”似乎离我们越来越近。

      由于具备良好的用户体验,丰富的多媒体内容,优异的跨平台和跨终端等特性,基于HTML5的应用正在成为下一代移动互联网应用的主流趋势。构造基于HTML5的移动互联网平台与生态系统也成为大型移动互联网厂商发展的重大战略。

      我们相信随着越来越多的浏览器和网站开始迎合的背景下,凭借免费+开源、跨平台、多种特性带来的快速开发等因素,HTML5一定会成为互联网领域最具影响力的革新力量。但是,目前的行业格局是,HTML5由技术发烧友、概念炒作者所主导,技术领域的讨论过度泛滥,而在应用层面,实际应用于商业化领域的讨论却十分匮乏,鲜见成功的案例。这是HTML5的现实。

      从HTML5的第一份正式草案在2008年1月22日正式发布以来已经有四年半了,至今HTML5还处在开发阶段。所以其是否能超越标准和技术研究价值,真正对产业做出巨大改变,是其下一步发展的关键问题,也是真正爆发的时刻。只是,这一步还要走多久才能到来?

      又一款“巨头的游戏”?

      关于HTML5最广为流传的描述是:HTML5最终将代替App,成为移动互联的未来。

      当今的移动互联网市场无疑是最热门的IT领域之一,也是资本、技术、产品甚至媒体都关注的焦点。然而说起来整个移动互联网生态链上,占据最顶尖位置的仍然是苹果iOS、谷歌Android以及最近开始发力的微软Windows Phone三大系统。

      在这三大巨头中,微软是桌面系统唯一的王者,苹果凭借iOS设备占据着Native App的大部分市场,另一部分目前则主要是Android的天下——从各方面表现看,它们都已经成为HTML5的信徒,其中,谷歌的极客基因和互联网基因使其在这条路上走得更积极。

      2008年,Google宣布了Chrome OS项目,同样是基于浏览器的PC OS,“Nothing but the Web”的理念在当时看起来“极其疯狂,令人心悸”;2010年,随着众多OEM厂商推出成型的笔记本电脑产品和Chrome Web Store的全球发布,这一项目有了实质性的进展;不久前Chrome Web Store中甚至已经出现了可以离线运行的HTML5应用。

      而对于微软来说,其臃肿且饱受诟病的IE浏览器仍然占据着很大的市场份额,而从IE9开始我们便能看到其对HTML5的支持程度已经相当高了。对于即将正式面向消费者的Windows 8和Windows Phone 8,微软这个新生态链的许多基础也将离不开围绕应用,而绕开苹果App Store遥遥领先的领域率先开创Web App的市场,是个不错的选择。

      乔布斯生前曾经断言,虽然现阶段Native App给了用户更好的体验,但Web才是未来。如果开发者不能够有效地利用HTML5等Web技术,那他就落伍了。尤其是2007年发布的iPhone拒绝支持FLASH,只支持HTML5的举动,使之成为HTML5一杆宣传标杆。但实际上是,苹果并没有再推进HTML5标准化做出多少贡献,反而因其控制的Native App市场的既得利益,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其标准化进程。

      具体来看,苹果迟迟没有投入Web App、建立类似Google或者Opera那样的生态渠道,甚至从iOS4.0开始,封杀了一系列对于HTML5来说至关重要的Web API,比如Audio。这样做的原因就在于,在自家App Store如日中天的时候,苹果为什么要冒着失去30%利润(第三方机构数据)的风险,扶植一个替代性质的生态系统?类似的“花招”还有很多——在HTML5中的视频格式一项,为牵制Google等公司主导的WebM格式,苹果选择了支持MPEG,一个核心为商业机构所拥有的格式,这显然与HTML5开源共享的理念背道而驰。

      对此我们是否可以不无恶意的“猜测”,苹果正在暗中培育自己的HTML5生态系统?只不过,这个系统在App Store仍能维持强势之时,不会现身而已。是的,一边力推,一边封杀,这就苹果对HTML5的真正态度。事实上,不止苹果一家公司有这样的想法和做法,这实际是HTML5这个游戏圈中,几乎所有玩家的一种心态:既希望这种开放高效的载体能够早点标准化,为己所用,同时又能保证自身的利益体系不受“恶性”冲击。

      在商业体系中,对于渠道的争夺是永恒的,所以目前出现了两个HTML5标准——技术的和商业的。理论上所有的平台达到一定规模之后,都会试图寻求独特性,从而形成封闭生态。由一群世界顶级互联网企业参与的HTML5标准制定过程,将有多大程度上再次成为技术垄断工具?

      目前,包括UC优视、百度、腾讯、华为、360等多家中国公司参与到W3C的HTML5标准定制中,但究竟能参与到哪种程度,是否能在新一代网页标准中更多的听到中国声音,还很难判断。

      在这个问题上,百度技术经理、《论道HTML5》合著作者蒋宇捷对记者表示,中国公司现在参与HTML5规范的制定,其实程度非常轻,大部分处在“打酱油”的程序,也就是加入社区,最多也就是参与讨论,没有真正能够参与甚至主导标准制定。这种情况预计未来可能会有一些改观,有可能出现中国厂商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参与标准制定的局面。但从目前来看是真正主导权还是在Google、Apple、Microsoft、Adobe等巨头手里。

      致力于HTML5在中国的推广的“HTML研究小组”中一位开发者则对记者坦言:“Apple、Google、Microsoft等公司的标准就是我们开发产品时的实际标准,他们实现的产品我们就会采用,他们不支持的,我们就会等。”

      换句话说,HTML5也许仍然逃脱不了被大公司主导的“厄运”。

      国内应用市场艰难破冰

      我们从技术标准的讨论回到实际应用中,毕竟一项技术能否引起真正的产业变革,还需要多家厂商推出成熟的应用产品来支持。

      在国内,UC优视作为移动浏览器厂商,其2011年底推出的Web App平台UC应用中心是目前相对成熟的平台之一,收录了豆瓣电台、3D游等一系列Web App。UC认为Web App将在不久后成为主流,据公开数据显示:2011年9月,UC优视已经推出了国内首个Web App应用商店——UC应用中心,目前收录了超过300款基于HTML5开发的Web App,月活跃用户超过1500万,添加量超过5000万次。

      事实上,在Opera、IE9等浏览器中,以及Android、iOS移动终端的各种浏览器中,我们已经能看到许多Web App的身影,不过真正有较大市场影响力的还是不多。部分应用的HTML5版本实际上也是在获得成功后“顺便”推出的产品,很难说到底是HTML5及平台方给其带来多少支持。

      同时,HTML5目前应用比较广泛的还有游戏领域,从市场的反应来看,无论是平台商还是开发商们普遍对HTML5的兴趣十分高涨,毕竟能够简单的在不同终端上同步体验同一款游戏的诱惑很直接。在这条道路上,已经有一些先行者正在努力奋斗。

      去年8月份,Rovio开发出了《愤怒的小鸟》的HTML5版本;Zynga发布多款HTML5游戏,旗下众多热门游戏也陆续以HTML5的形式移植到Facebook的HTML5移动平台;手机端新浪微游戏平台登场之初主打的也是HTML5游戏;中国移动游戏基地也表示将把HTML5作为其未来游戏平台发展的重要方向。目前国内已经有数家专注于HTML5游戏的开发商,并取得了一定的规模的营收。

      据UC优视COO朱顺炎介绍,国内真正使用HTML5标准开发的游戏产品,表现最好的是UC平台上发布的《三国时代》,目前月流水能够到100万元人民币的量级。

      此外当下的HTML应用及游戏也面临着渠道与流量计费硬伤难打通的现实问题。

      没有成熟的渠道,绕开现有渠道,产品将是孤立的结果。在移动平台,无论是UC、QQ浏览器、微博,其HTML5游戏都基于“流量模式”,而不是“下载模式”,流量模式运营的产品要基于大量的浏览量作为基础,现有的成熟渠道除了广告就是浏览器,但这些渠道在捕获用户方面是“间接”的,而用户体验后,如果没有特殊手段来将其转化称忠诚用户,其流失速度也远高于原生APP。

      如果选择HTML5,那意味着目前的渠道是有限的,绑在浏览器厂商的大树上,一旦这个树出现问题,那意味着所有基于浏览器平台的游戏和应用都将受到影响。日本市场超前的移动互联网市场孕育了具规模收入的web应用,其发达的3G网络、不限手机流量包月的计费方式解放了移动web应用市场。而在中国目前的移动通讯市场,运营商苛刻的流量收费让HTML5走向成熟应用面临挑战。

      据蒋宇捷介绍,如果按照《三国时代》的标准,目前国内基本没有其他很成功的公司和产品,还是处于蓝海和原始积累阶段,而且其收入情况也不太透明。这个和HTML5发展还不完善、中国移动互联网水平较低有很大关系。事实上由于盈利难度原因,所以目前国外单纯靠HTML5崛起的厂商也很少,基本是大的公司和平台逐步向HTML5 app进行迁移,以及一些在路上的创业公司,包括《FT times》的Web App、Zynga发布的HTML5游戏、以及像facebook mobile web app这样的应用。

      目前来看,用HTML5实现的、偏向内容性Web App用户量较大,而且基本和原生应用没有太大区别,但是它们的问题是一般都从PC上迁移而来,而且不带来太大盈利,如果成功单纯是以用户+盈利而言,那还没有谈得上成功的HTML5应用。

      此外测试显示,目前Chrome、FireFox、IE、搜狗浏览器、Safari等均已部分支持HTML5功能。不过,系统厂商、浏览器厂商、互联网厂商布局仍然没有真正押注,更多是跟风、布局之举,希望提前布局Web应用,为未来抢占一席之地。在这种情况下,HTML也许会“慢慢走向成熟”,但不只是多久之后了。

      目前来看,如果把18岁作为“成年”的标准,目前HTML5大概在10岁左右,处在大规模普及和成长的前夜,这个阶段标准趋于稳定,浏览器正在普及支持中,偶尔有一些亮点App出现,大公司正在把自己的App向HTML5迁移中,但大部分开发者仍在观望。

      此前有消息称HTML 5新标准将会在2022年正式发布,但那时后的HTML还将会是互联网的主宰语言么?毕竟十年对于互联网来说,感觉如同一个世纪那么久远。

来源:《互联网周刊》

  • 广告合作

  • QQ群号:707632017

温馨提示:
1、本网站发布的内容(图片、视频和文字)以原创、转载和分享网络内容为主,如果涉及侵权请尽快告知,我们将会在第一时间删除。邮箱:2942802716#qq.com(#改为@)。 2、本站原创内容未经允许不得转裁,转载请注明出处“站长百科”和原文地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