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站长新闻Google的减法:多种项目产品被关闭

Google的减法:多种项目产品被关闭

2012-07-07 27

      一周之内,Google在产品方面做出了两大动作:左手祭出平板电脑、Google眼镜,右手则关闭了多项业务。一加一减之间,说明了什么?

      其实,自从Larry Page正式升任Google CEO以来,Google一直在进行大清洗,此次清洗的对象包括iGoogle、Google Video、Google Mini在内的五项服务。其中,iGoogle又是其中最大牌的一个,个性化个人首页很长时间内一直是很多人的上网门户,笔者在一段时间内也是它的忠实用户。

      其实,Larry Page去年的时候,还关闭过不少叫好不叫座,或者寂寂无名的业务。比如,2010年2月,Google收购了免费问答网站Aardvark,并希望借此建立社交搜索网站,但是到当年10月份,Aardvark只有9万名用户,到2011年就被关闭。

      而最知名的被关闭的项目,则包括Google Buzz和Google Wave、Google Labs、Google Research等项目,前二者是挑战Facebook之作,后二者则是看起来很酷、比较叫好的项目。其它上百个项目,诸如Google Desktop、面向Flash的Google地图API、Notebook等更加不一而足。

      其实,何止是Google,微软从2008年到现在就已经有50多个产品关闭了,而苹果在历史上真正取得成功的产品不足三分之一,严格说可能只有不足十款。即便是成立不久的Facebook,也已经关闭了十几项业务……

      创新有风险,那么多行业巨头,拥有足够的金钱、人才、推广平台,都屡屡失败,对于更多的创业型公司呢?

      那些“敢于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确实是勇敢的,值得钦佩。但这个假设的背后也存在着重要的缺陷——你怎么知道那是螃蟹,而不是河豚?

      所以,我更愿意把“敢于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换为“擅于第一个吃河豚的人”。创新的风险本身就具有正态分布的特性,真正依靠创新能够取得成功的人一定是少数的,就好像吃河豚,大多数时候会死在成功之前的路上,一时的美味往往断送的是一次创业生命。

      在这种情况下,大企业的优势本身是非常明显的,比如Google、苹果和微软,它们有足够多的资源和足够多的小白鼠,可以有很多试错的机会,小的挫折不足以伤筋动骨,所以就算有那么多的失败也没有什么,但是对小的企业则完全不行。

      问题是,这是创新的陷阱吗?当然不是,实际上,Facebook在Google眼皮底下迅速崛起,Google打破了Yahoo对互联网话语权的把控,而Yahoo从微软的阴影下打出一片天地,甚至说微软也是在IBM看似不可挑战的情况下发展起来的……这背后都是创新的力量。

      换言之,创新才是打破市场僵局的核心手段——除非你不够创新,这不是创新的陷阱,而是对创新概念的误解。如果我们把一切新鲜的想法,一点点小的改进都看成是创新的话,那么创新这个词也就死亡了。

      实际上,这种现象已经非常普遍,在国内尤其如此:创新成了口号,人人粘贴的各种低矮的护城墙和栅栏上,一阵风就吹到不知哪里去了。

      我们有必要把创新这个概念归还给历史上的经典解释:破坏性创造,或者完全新的发明,前者会有很大的机会取代现有的市场王者,比如iPad之于传统的PDA、甚至上网本、乃至大多数笔记本;而后者则是创造一个全新的需求,比如MOTO的第一款手机。至于其它终端贴上创新标签的所谓创新,其实,根本算不上。

      那么,为什么很多企业没有我们说的大的创新,也取得了成功呢?这恰恰是问题所在,大多数时候,其实你的成功不是因为创新而成功,而是因为你擅长驾驭很多细节,诸如影响、诸如物流、诸如HR等才取得成功的。

      所以,市场鼓励创新,因为创新可以产生颠覆效果,但是,99%的情况下,企业,特别是小企业一定要做好日常的工作,而不是所谓创新,不要沉迷于冰山一角上的天堂。第一个去吃创新的河豚,固然是勇敢的,但是,创新有毒,先吃好别人已经吃过的螃蟹更重要。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

  • 广告合作

  • QQ群号:707632017

温馨提示:
1、本网站发布的内容(图片、视频和文字)以原创、转载和分享网络内容为主,如果涉及侵权请尽快告知,我们将会在第一时间删除。邮箱:2942802716#qq.com(#改为@)。 2、本站原创内容未经允许不得转裁,转载请注明出处“站长百科”和原文地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