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站长新闻Facebook vs QQ 两种不同的商业模式

Facebook vs QQ 两种不同的商业模式

2012-03-09 43

    事实上,中国最大的社交网络既非人人开心,也非新浪微博,而是腾讯QQ,有可能这个服务实在太过古老(1999年开通),而社交网络又是个时髦的概念,一般人很少将之联系起来吧。QQ坐拥6亿用户,最高峰同时在线1亿人,QQ是中国最大的社交网络,却是不争的事实。

    但中国这个最大的社交网络和海外最大的社交网络Facebook,从商业角度讲,却非常不同。

    Facebook收入85%来自于广告,余下的是和支付、应用分成有关的营收。而腾讯呢,虽然拿着一个中国流量排名第2的QQ.COM,但它的广告占比只有可怜的8%,余下的92%就是所谓的“互联网增值服务收入、移动及电信增值服务收入”,基本上可以视为是由这6亿账号的用户贡献出来的。

    这是完全两种不同的商业模式:Facebook偏向于媒体,走的是免费用户+收费客户的三方交易模式;而腾讯则偏向于制造商,走的是和用户之间“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两方交易模式。对于Facebook来说,它所图的是用户注意力,然后再把这个注意力当成商品卖给广告商。腾讯则简单一些——它所图的,直接是用户的荷包。

    中外两个社交网络中的佼佼者,却走出了完全不同的变现道路,和创立时间有关么?腾讯早于Facebook推出,早期互联网用户由于缺少支付手段(特别是小额支付手段),理应更偏向纯免费;和国家民族文化有关么?一般认为,老外(美国人)似乎更容易接受付费,而中国人更喜欢免费,但事实却恰恰相反。

    核心关节点在于对“开放平台”的态度。Facebook在2007年5月召开F8开发者大会后,就基本停止了自己对网站功能的开发,而转交第三方应用开发商。Facebook的这项举措,基本上建立在过往并没有对用户展开多大规模的直接收费上。在Facebook平台上,运营商并不关心用户究竟在干什么,而更倾向于关注这样一个问题:用户有没有经常上来。而满足这一点,便需要源源不断的应用和功能,以应对人们多变的好奇心。时至今日,Facebook上用户日安装应用数高达2000万,基本上可以视为Facebook对用户有着极强的黏着度。

    与Facebook不同的是,QQ很早就受到财务上的压力:很早的时候,马化腾有以50万元价格出售的打算;在互联网第一轮泡沫破灭后,腾讯甚至启用了声讯电话注册QQ号(用户要支付1元)的手段。从用户身上直接收钱,这几乎可以说是腾讯的习惯了。

    让用户变成自己的客户,不仅要关心用户的黏着度,还要关心用户在干些什么,他们喜欢干些什么。但这些用户是谁,变得不甚重要——只要你能掏银子就好。于是,QQ成了最大的匿名网络,掏银子做买卖这件事,你究竟是谁是第二位的问题。而Facebook成了最大的实名网络,因为精准广告需要知道用户的社会属性,

    腾讯在近年也在推自己的开放平台,去年中腾讯的开放平台部总经理林松涛披露说,QQ平台上用户日安装应用数达到500万次——不过,我们不知道这些应用的开发者是不是纯粹的第三方,因为腾讯从来没有停止过自己开发各种功能以及游戏。后来甚至一度传出某游戏开发商控诉腾讯歧视,硬生生将自己广告撤下的新闻。这件事在我看来并不奇怪,腾讯两方交易模式的基因注定了哪种生意能够来钱它就会做哪种,因为用户的荷包是排他的,1元给了第三方游戏,就不会给腾讯。而一个只占公司总收入8%的广告部门,在企业内部的话语权可想而知。公司的商业模型一旦定型以后,要改是极其困难的。

    Facebook是把第三方应用平台完全当成一门生意来做的,要离开这个,Facebook便会迅速垮台。但腾讯对这类平台的态度,我看是更倾向于一种公关手法。在可见的未来里,第三方应用平台不会是腾讯的主收入战场,至于广告依然是小头。

    最后还想重申一下,开放平台也好第三方应用也好,本是一种生意手法,不是对企业的道德判断。中外两家社交网络各有各赚钱的法门,道德上,并无高下。事实上,匿名网络自有匿名网络的好处,你能想像一个连自己小学哪里毕业都登记的QQ实名网络么?

    来源: IT经理世界

  • 广告合作

  • QQ群号:707632017

温馨提示:
1、本网站发布的内容(图片、视频和文字)以原创、转载和分享网络内容为主,如果涉及侵权请尽快告知,我们将会在第一时间删除。邮箱:2942802716#qq.com(#改为@)。 2、本站原创内容未经允许不得转裁,转载请注明出处“站长百科”和原文地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