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预测今年将是中国电子商务整併的一年,市场走向大者恆大,而一些中小型的B2C只有两条路,被收购或者关门大吉(亦可能转换方向),但我认为这种解释,只是针对纯粹的电子商务公司,忽略了即将加入e-business的传统企业,而且整个网路购物的市场佔有率才只有整个社会购物的5%不到…
换句话说,网路购物这种模式的电子商务,只是竞争升级,而非走向衰煺的迹象,因为路还很长,对实体的影响也会日益加剧…
今天我想要探讨的是,如同线下的window shopping,比如说我要买衣服,那我在出门之前必须先选择到哪一个商场,比如说陆家嘴还是徐家汇,然后就只是在这个选定范围之内逛,不太可能同时到两个地方去,因为距离跟时间都是影响因素,而在我出门之前,我选定哪个地点的标準是什么?哪个地方选择性多、价格带比较广、是否近期有优惠折扣活动、交通地点是否方便、能否顺便喝个下午茶之类的…等等?
其实在网路上也会遇到类似的问题…
比如说我想在网路上买一双运动鞋,虽然我可以坐在家里的电脑前面,很快速的浏览的好几个购物网站,我也可以在某一个购物商城(比如说淘宝)打入我要的型号搜寻,但是同一件商品可能有上百千个店家或者好几个网站同时都有销售,我该怎么选择;又如果,我内心对于我实际想买的东西并没有那么明确的想法,可能就想购物,想买衣服,但没有特定想买什么品牌、什么颜色、什么款式,那我可能会在第一时间内接收到上万个商品出现在我的面前,甚至导致了我的购物焦虑出现,怎么办?
我们很庆幸的所谓的购物比价网站出现了,随即所谓的pinterest网站也出现了,这些服务缩小了我们购物筛选的范围,也告诉我们市场价格的range是从多少到多少,然而,这些服务的提供本身的价值也许没有那么高,因为这样的事情容易被复製,而且还只是比较表面的服务,充其量,我个人把这些定义为”工具”,而不是服务,甚至不足以成为一个网站平台…
我们从服务提供面来看,目前多数比价网站都是靠着收录大量的讯息,加上不错的SEO效果,因此所谓的用户可能不经意地进入这个网站,因而带着这个网站的tracking code去买东西,因而间接帮比价网站创造了收入,有些稍微好一些就是采用返利模式,让用户有贪到小便宜的心态,如此还可能会记住这个服务;相同的pinterest类的网站虽然呈现方式不同,但其流量变现的管道也多半来自于Facebook或者微博之类的网站,对其本身也许有不错的现金流,但更像是週期性的服务,生命週期也许没有那么长…
我认为一个好的购物导览、购物搜寻或者购物推荐平台,做到上述这些,只能算踏出第一步而已,我认为更重要的是用户资料的收集与分析,也许用户是不经意从各种流量管道进来的,但一但进来,就开始针对用户的拜访行为(浏览行为)以及流量导出的行为作记录分析,我知道很多购物网站都有这么做,但做得不好,因为他的商品记录不够多,如是一个购物搜寻的平台,记录了所有购物网站的商品讯息才够…
纪录并分析了用户行为后的产出就会很多种,这很像变形金刚,我这边提出两个建议给大家…
其一,客制化服务,透过Data mining(数据挖掘),我们可以把一些商品作属性的归类,我们可以根据用户浏览商品的作用户属性的归类,我们还可以针对用户偏好的价格带对用户分类,可以设计好几个维度的归纳,之后就根据这些多维度的矩阵组合(让我想起当年所学的多变量分析),把合适的商品(价格、颜色、造型…)直接主动地推荐给用户,如此一来,不仅流量的转换率最高,而且用户的喜爱度、忠诚度也有更高的机会可以建立起来…
其二,垂直化的服务,这是由工具转换为服务、转换成为平台的一个重要步骤,一个平台必须有充足且有用的内容,而不是一堆row data,这就必须要经过用心的整理与经营,比如说我过去经营的电子书搜索网站,除了用户可以搜寻到各式各样各种格式的电子书外,我们还需要引导用户使用,建立不同的图书频道,进一步引导用户找到想看的书,减少用户找书的时间,而对于有时间想看书却不知看什么书的用户,我们就透过各种主题式专题导览的介绍,把一些值得阅读的好书介绍给他们…
我认为一个好的购物导览、购物推荐网站平台,起码要包含了上述这两点,当然如果还有第三、第四…第N点更好,这才是提供海量的购物讯息,同时又以最user friendly的方式呈现提供的网站服务平台,其实这里面一直都隐含着一个影子,那就是会员经营管理,采用internet的方式来做会员经营管理,并经由把这些会员绑住,创造收益,对于一个平台来说,其价值就是忠诚的会员数…
文章来源:三十而慄
-
广告合作
-
QQ群号:707632017